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本科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2021年12月31日上午,汉语2001班在南湖校区开展了“文化自信与«欧美经典文学作品导读»”的专题讨论活动。此次活动由孙霞老师发起,汉语2001班全体同学参与,探讨文化自信与«欧美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课程的关系,以总结课程学习方法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课堂,采取小组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将同学们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对专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文化自信”为大背景,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开展探讨——开放包容问题、如何避免“唯洋是从”问题、辩证比较问题、吸收与转化问题、借鉴与创新问题以及如何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观等六个方面。同学们结合具体文学现象展开讨论,与课堂学习效果相结合,与课外学习知识相融合,对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关系进行系列比较,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们对«欧美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第一小组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开放包容问题。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我们在提高我们自身文化自信所需要的态度。我们从欧美课程中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感受世界不同文明文学的魅力,在文学比较中了解不同文化,然后回过来思考我们自己的文化,思考我们如何去对待外国文学和我们的文学。
欧美课程的学习本就是由于世界璀璨文明不断交流而存在,在文明不断碰撞的过程我们如何去看待中外文明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避免唯洋是从问题,第二组同学指出:首先就要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经久不衰本就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其次,也就是要批判借鉴、开放包容。
随后,其他小组同学就如何对待中外文学、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及通过学习重新定义感知外国文学展开了讲述。其他小组成员指出学习外国文学可以让我们培养具有全新的国际视野。我们了解外国文学可以提高我们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对人性、人生的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加强我们人文精神的培育和人文关怀的加强。同时,可以了解外国人的生存方式,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从我们自身看来,同学们谈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外国文学课程非常有意义,对欧美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得外国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过滤、转换与阐发,是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碰播及融合的过程,也是我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子所要领悟的学习价值。
最后,孙老师对同学们的展示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总结。此次专题讨论,促进了同学们对欧美课程设置和意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对文化自信理论化、具体化的认识,有助于同学们重新理解和认识文学,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同学们今后更好地思考学习与生活等问题。
(通讯员:王佳瑶、潘宁静 编辑:孙霞 审核:何平 摄影:王佳瑶 )